华人在印度尼西亚的重大影响(中)

人气 3108   2013-9-5 09:53

在全世界华人中有句流行的俗话,“只要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华人”,可以说,在印度尼西亚全国处处可见到华人的身影,在印度尼西亚东部省份伊里安查亚省中部山区的瓦迈纳镇,主要居民为当地的达尼部族人,人口仅数千,离雅加达数千公里,可就在这个偏辟小镇上也有华人开设的商店、经营旅馆和餐馆。但从地区分布上看,华人集中居住的还是几个大岛,如爪哇、苏门答腊、加里曼丹、苏拉威西、巴厘等岛,其中尤以爪哇岛的华人最为集中,估计其人数占印度尼西亚华人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从城乡分布看,华人多数居住在城镇,在印度尼西亚的大城市中,有大量华人居住的城市有:爪哇的雅加达、万隆、泅水、茂物、日惹、三宝垄、井里坟、玛朗,苏门答腊岛的棉兰、北于巴兽、巴东、巨港、楠榜,加里曼丹岛的坤甸、马辰、巴里巴板,苏拉威西岛的望加锡、万鸦老,巴厘岛的登巴萨以及马鲁古群岛的安坟市等,在这些大中城市中,大多都有被称作“中国城”的华人街区和聚居区,其中雅加达的华人最为集中,有人估计已达到100万,占全市900多万人口的九分之一,除上述大中城市外,还有大量华人居住在县府一级的中小城市。居住在农村地区的华人人数很少,主要居住在西加里曼丹的坤甸、山口洋和南加里曼丹的马辰等城市周围的农村地区,在苏门答腊岛东部沿海的邦加岛和勿里洞岛上,华人也相对集中,他们大都从事农业和矿业,另外在西爪哇的文登地区,居住着一个已几乎印度尼西亚化的华人群体,也以务农为主,近二十年里,越来越多的华人从农村地区迁人城市,使居住在农村的华人日益减少。印度尼西亚华人是个复杂的社会,他们来自不同的祖籍,操着不同的方言,从事着不同的职业,经济地位也各不相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群体,从祖籍上看,印度尼西亚华人主要来自我国的福建、广东和海南三省,其中以祖籍为福建的华人人数最多,估计约占印度尼西亚华人总数的60%以上,广东、海南籍华人人数居第二位,约占总数的30%以上,祖籍为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省的华人,在印度尼西亚华人中只占极小比例。从语言上看,印度尼西亚华人除极少数老年人以外,都已学会印度尼西亚语或印度尼西亚的地方方言,但在华人内部交往中,一些人仍讲中国的地方方言,除操福建、广东方言外。

印度尼西亚华人中还有一个操客家话的群体,文化程度较高的华人中,有不少人能讲中国国语普通话,从职业上看,居住城镇的华人从事商业活动的较多,但也有工薪族,华人工商企业涉足许多领域,如汽车装配、水泥生产、农产品加工、纺织、林木业、渔业、旅游餐饮业、银行业、商业和服务业等,工薪族大多在工商企业就职,但也有部分人从事着教育、医务、科研等工作,农村地区的华人主要经营农业,种植蔬菜是他们的专长,有的也经营养殖业。从社会阶层看,华人中存在着很大差别,在从事工商业的华人中,商贾巨富仅占少数,大多数则属中产阶级,也有不少人仍只是利小资金薄的小商人而已,靠辛勤劳动赚钱过活,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华人,经济上一般不富裕,生活水平基本上与当地原住民相同,1995年6月《罗盘》报曾报道过文登地区农村一个华人群体的生活状况,一天劳动所得只合4元人民币,生活相当困苦,这一情况表明,印度尼西亚华人并非个个都是腰缠万贯的富翁。在60年代之前,印度尼西亚华人中还有侨生和新客之分,所谓侨生,指的是在当地出生的华人,他们一般能说当地语言,适应当地的生活习俗,新客则是刚来印度尼西亚的华人,多数仍操母语,不会或不能熟练地使用当地语言,经济上也处于下层,侨生和新客之间,过去彼此有些隔阂,侨生由于已熟悉当地环境,经济上已有所成就,自觉有一种优越感,尤其是一些受过西方文化教育的侨生,更觉高人一等,瞧不起刚到印度尼西亚不久的新客,由于侨生傲视新客,新客也就在感情上与侨生格格不人,现在这种情况已发生很大变化,原来所谓的新客已经不新,与侨生不再有什么区别,有些人在经济上的实力甚至远远超过了侨生,由于彼此的区别已经缩校相互间的隔阂也就渐渐淡化。过去华人中还有亲北京派和亲台湾派之分,两派各自组建社团,成立各自的华文学校,彼此间真有些水火不容之势。

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中印度尼西亚两国复交后,情况已发生明显变化,隔阂正在日益缩小,尤其在中国统一问题上,支持统一、反对台独已逐渐成为双方的共同语言,今后,随着中国统一大业的逐步实现,两派之间的分歧最终将会彻底消除。

  关注度: 3108   Baidu: 6   360: 0   Google: 6   其他: 0

推荐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
印尼中文站 | 添加收藏 联系方式见首页
本站绝大部分内容是编辑编撰的原创性文章,有少量转载,如有涉及到虚假、侵权、违法等信息,请联系我们。
版权保护:本站原创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的版权均属本站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