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及外国的作家和学者们对印度尼西亚民族的特性有过大量描述,归纳起来其共同特点是:温和、纯朴、有耐性、有幽默感、重礼仪、尊重传统习俗法及习俗长老、有互助及协商精神、有艺术天才等,印度尼西亚各个民族、部族又都有各自的特性,他们的生活习俗、文化艺术各具特色,多姿多采,下面介绍的是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尽其民族风情。 爪哇族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民族,人口九千多万,其中80%住在中、东爪哇农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杂粮、蔬菜、甘蔗和烟草等作物,沿海人从事捕鱼业,居住在城镇的爪哇族人,有的在政府机关、私营工厂工作,有的经商或开设各种手工作坊,爪哇人的银器和花裙布在印度尼西亚国内遐迩闻名,爪哇人性情温存,有忍耐力,举止谈吐斯文,待人热情诚恳,彬彬有礼,他们较能控制感情,较少喜形或怒形于色,他们做事一般不喜欢让人催促,协商和互助是他们的一大特点。爪哇人对王族、身居高位的人及长辈十分敬重,例如在父母生日或结婚纪念日,儿女要向父母跪拜,爪哇人中有不少王宫后裔,至今在其名前保留着贵族称号,爪哇社会礼仪较多,封建残余仍未根除。爪哇族历史悠久,曾建立过印度尼西亚历史上两个最著名的封建王朝—麻咯巴歇和马打兰王朝,爪哇族的文化相当发达,大约公元9世纪时就在梵文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已的文字,爪哇语词汇丰富,等级分明,有雅语、中等语和平民语之分,雅语里又分成几种,王族使用宫廷雅语,其中男性和女性使用的语言又有所不同,爪哇族有自己的历法,五天为一集市周期,每八年为一记时周期,老人在逢八的倍数年龄做寿,如六十四大寿,七十二大寿等,爪哇族有非常宝贵的文学遗产,很早就出现了民间口头文学,公元8世纪,印度两大史诗传人爪哇,进一步丰富了爪哇族的文学宝库,随印度文化一起传人的皮影戏,多以两大史诗中的故事为内容,深受爪哇人的欢迎,人们往往通宵达旦地观赏,爪哇人的石雕、木刻和古老建筑驰名国内外,爪哇人文化素质较高,当今军政要员、文化名人等多数出自爪哇族。爪哇人的宗教信仰是多元的,他们最早信仰万物有灵论,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附着灵魂,他们崇拜祖先灵魂及祖传圣物,王宫的车辆、皮影戏傀儡、短剑等更是顶礼膜拜的对象,自印度教、佛教传人印度尼西亚后,爪哇人又接受了这两种宗教,并把它们与最初信仰的万物有灵论等原始宗教揉合在一起,形成了他们特有的信仰—爪哇印度教,或湿婆一佛教,至今在爪哇各地仍保留着许多湿婆雕像,伊斯兰教传人印度尼西亚后,大多数爪哇人又改信了伊斯兰教,但是他们并不十分虔诚,许多人只是徒有伊斯兰教徒之名,而实际上并不履行其义务,有人甚至从来不做祈祷。 现在,爪哇人中虔诚的伊斯兰教徒日益增多,爪哇人的割礼、婚礼和葬礼都按伊斯兰教方式举行,当然里面掺杂着爪哇人古老的传统,其余各种喜庆活动及人生礼仪仍保持着爪哇印度教的特点,此外,各种巫术在爪哇人中还相当流行,神汉巫师在爪哇内地农村还颇具影响。 |